前些年,师范院校特别是985、211层次的师范大学,只要个人有意愿,基本都能进入公办中小学,拥有一份“铁饭碗”。但现在不一样了,曾经的“铁饭碗”正在生锈,教育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局,那些仍旧抱着“985师范本科生可以轻松入编”想法的年轻人,该清醒一下了。
1)
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,2019年到2023年,短短4年时间,本科师范生就业幼教占比就从7%降至4.43%,小学占比从8%降至5%,初中占比更是从28%骤降至18%。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,作为曾经的师范生主要就业方向的这三个学段,其市场需求正在急剧萎缩。
据统计,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,202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。学前教育首当其冲,多地幼儿园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招生压力,幼儿园数量减少、在园幼儿数量下降已成事实。随着人口负增长的传导,小学和初中适龄学童数量的减少也将在未来几年内显现。学生数量减少了,对教师的需求自然会随之下降,尤其是在人口萎缩最严重的地区,学校数量收缩,教师超编,已成为常规现象。
既然初中、小学、幼儿园对教师需求没有那么大了,那师范本科生去高中可不可以呢?答案是“越来越难”。资料显示,硕士学历在高中段的就业占比从原来的43%上升到2023年的51%,这表明硕士研究生正成为高中教师招聘市场的“香饽饽”,本科生面临着越来越强大的硕士竞争对手。也就是说,即使是985大学的师范本科生,想要进入优质高中,也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,甚至需要考虑继续深造。
这并非意味着硕士学历就能高枕无忧。随着整体就业市场压力的增大,以及国家对教师队伍学历要求的逐步提升(例如,部分地区小学教师学历已逐步提升至本科,有条件的地方将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),未来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。当整个教育行业的“蛋糕”都在缩小,且入行门槛不断提高时,不管有没有硕士学历,都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。
2)
人口结构变化是导致教育行业变局最核心的因素。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,直接导致了学龄人口的锐减,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,生源的萎缩将是长期趋势。
政策导向也深刻影响着教育生态。“双减”政策的实施,使得校外培训机构大量关停,一部分教师流入体制内,加剧了体制内的竞争。同时,国家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、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
面对这样的“大变局”,对于有志于从事教育行业的年轻人,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,希望能让大家少走弯路,别再盲目“入坑”。
首先,尽可能提升学历层级。从华东师范大学的数据来看,硕士学历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。对于本科师范生,如果条件允许,务必考虑继续深造,攻读硕士学位。
其次,拓宽就业视野,培养多元技能。我们不能只盯着传统的幼小初就业市场,那里已经严重饱和,而是应该考虑发展多学科教学能力,成为能够胜任多个学段教学任务的“多面手”。第三,强化个人核心竞争力,打造“不可替代性”。教师的专业能力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。除了扎实的学科知识,更要注重教学方法创新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、学生心理辅导能力以及班级管理能力等。所以要积极参与实习、教学比赛、科研项目,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,让自己具有很强的真本事,不能被轻易替代。
今日话题:你认为师范本科生还有哪些比较好的就业渠道?欢迎大家参与讨论。
富灯网-股票配资官网技巧-比较出名的配资平台-专业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